企业文苑

当前位置:主页 > 企业文化 > 企业文苑 >

【农垦精神征文】让农垦精神代代相传

来源:  未知   作者:  罗文云   时间:  2020-07-22 21:17  点击:  
    我是地道的“垦二代”,啥是农垦精神?我无法给你一个标准答案,但是我能给你讲一串农垦人艰苦创业,不屈不挠的故事。
   七十年代,我在甘肃农垦国营八一农场上小学,放暑假的时候正是麦子黄的季节,抢收小麦要家家出工人人出力。早上四点半起床,拿上镰刀、备好干粮(馍馍、开水),五点钟到地里开始收割,朦胧的晨雾中只能看到一个个人影一起一伏,镰刀清脆的声响此起彼伏。父母负责割麦子,我的工作是把麦子扎成捆,记忆中我总是在半醒半睡中劳作。日上三竿,大家开始吃饭,开水就馍馍,你别不相信,没有鸡蛋、牛奶,也没有黄瓜、西红柿,连队几十号职工都一样,听不到报怨声,听不到牢骚话。
   下午,骄阳似火,热浪滚滚,像歌词写得一样“汗珠子滚太阳”,若有一阵微风吹来就是一种享受。天黑之前,连队指导员来登记收获的面积,邻居周叔当天收了3.9亩地,排名第一,我父亲收得最干净,也受到了表扬。坚持了十天左右,“虎口夺粮”的任务结束了,回家的路上正值夕阳西下,有位知青还给大家说了一段山东快书“武松打虎”,“武松上了景阳岗,老虎来了一大帮,武松一看害了怕,哧溜转身跑回家”,逗得大家哈哈大笑。
   七十年代的农场连队,别说长途汽车,连四轮车、摩托车都没有。有一回邻居周叔爱人得了病,从河西堡镇医院看完病回家,怎么也找不到车,无奈找熟人借了辆自行车,驮着爱人走了近七十公里的土路才顺利回到家。
   我上初中的时候,连队组织挖排碱渠,二三米深的大渠全凭人工一锨一锨挖,一锨一锨把土甩上去堆高。有一天,我放学回家看到父亲很疲惫地回来,晚饭吃了半碗就睡着了,估计是感冒了,第二天我劝他请一天假,他没说话,拿了铁锨上工地了。
   这些小事平淡无奇,但它是老一辈人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。他们大部分人没啥文化,有些人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,但在艰难困苦面前从不服输。
   2018年我回八一农场生活过的地方,想看看过去的同学、朋友,不曾想连队里都是些似曾相识的留守老人,已经没有几户人家了,那高大的礼堂、破败的麦场还在,让我在抚今追昔中走过。向戈壁荒漠眺望,再不见那长长的驼队,也听不到那悠扬的铃声。但见那高耸入云的白杨,仍是那样伟岸、正直、质朴,透着一股子坚韧和挺拔,就像一排排的农垦战士,在贫脊的土地上生生不息、默默奉献。我想,这就是农垦精神,它和北大荒精神、南泥湾精神一脉相承,是我们热爱农场、建设农场的精神食粮,只有读懂了它才能代代相传。(罗文云)